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会议要求,未来将瞄准国际 进水平,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在机器人、 进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同日,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机器人规划)。
机器人规划也提出,要大幅提升国产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和市场占有率,通过标准体系建设,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瓶颈,并在十大标志性领域做率 突破,在此过程中,将在财税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积 培育**企业。
提升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有率
机器人规划显示,“十三五”时期将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强化基础、质量为 ”原则,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该规划进而提出了产业发展五年总体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质量可靠性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机器人为例,很多产品做出来了,但可靠性和满意性与国外差距比较大。”
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质量上的差距,国外在精密化、自动化、移动化、数字化等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占的市场份额很大,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则集中在中低端的领域。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姚之驹介绍,国产装备应用主要集中在搬运、码垛、上下料方面;外资品牌在焊接、装配领域占据了 对的优势,在汽车电子领域,外资的市场占据额达到了90%。
据左世全介绍,在市场占有率上,从台数来看,中国目前占据了 份额的28%,然而从价值来看,可能不超过10%。
而根据左世全的预测,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密度有望突破100以上,占领这 市场空间,而非被外资品牌占领需要国产装备质量的提升。
姚之驹介绍,机器人“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超过15万台,国产机器人超过8万台,同时质量显著提高,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国际 进水平。
十大标志性产品率 突破
机器人规划提出了五项主要任务,其中 项就是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 突破,这些产品包括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
左世全表示,十大标志性产品是经过比较筛选出来的, 方面着眼于自身需求,另 方面这些领域我国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重点攻关突破,并且能够形成产业化。
左世全认为,差距的背后是中国在五大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上的短板。“加速器、减速器精密度要求不是特别高,中国的几家企业正在做,但在电机、控制器、芯片等方面,就算中国能做出来,但是稳定性还存在 定的问题。”
规划因而提出,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全面突破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
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左世全介绍,中国装备在运动控制、精确感知系统方面“非常落后”,据 些专家预测,中国与日本、美国等国差距在15-20年左右。“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对整个行业发展有益,但投入很大,单个企业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不愿意去做。”
规划指出,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加强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
标准化也是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装备制造业的要求。
在左世全看来,机器人的标准应该放在智能制造的大框架下来制定,其标准体系不仅包括工程标准,还应涵纳通信、产品、工艺、应用和系统集成的标准。“有标准才能确定产品的 致性,这也是产品鉴定和认证的需要。”左世全说。
积 培育**企业
规划的 项重要任务是培育**企业,为此将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器人企业跨界融合,以**企业引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左世全认为,决定机器人产业竞争力的是**企业的竞争力。“机器人产业明显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比如大规模购买零部件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进而降低采购成本;从系统集成角度来看,大企业能提供整条机器人的生产线,服务板块占据的市场也非常大。”
从国际上看,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并称为机器人行业的“四大家族”,这些巨头占据中国机器人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几乎垄断了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机器人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其中九成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下。
左世全认为,中国企业和国际巨头没在 个体量 上,“目前我国还没有年产量达到五千台的机器人大企业,而国外动辄两三万台。”左世全表示,当下中国会将重点放在培育3-5个机器人**企业上,包括初露端倪的新松、新时达、埃夫特、广州数控等。
培育的 个重点是财税上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规划尽管是由工信部牵头起草的,但是和财政部、发改委 起印发的,规划提及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利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工业转型升 、中央基建投资、 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等政策措施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此外,姚之驹表示,目前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出现了重复建设的苗头,“这在我们的规划中会有所提及,我们要避免机器人重蹈光伏行业的覆辙”。